
上海北外滩滨江岸线,从曾经货商往来、人流汇集的封闭码头生产空间,华丽转身为人人可达的公共开放空间。这里不仅是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开放空间中极具魅力的一段,更是上海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北外滩滨江,上港三区、上港五区的装卸码头繁忙嘈杂,码头不见绿化,汽车尾气排放让人不适。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鸥饭店旁原先的经营场所改造成了对社会开放的观景平台,左边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右边是灯火辉煌的外滩建筑群,中间则是开阔的黄浦江。原先封闭的置阳段游艇码头变身为亲水景观平台,还腾出更多空间建设公共设施和健身观光步道。通过整体绿化改造提升,用花园式的滨江绿地串联起原本隔断的各个板块空间,打造了众多优美的绿化小品和便于近距离观赏的花径步道。这里形成了一条集漫步、慢跑、骑行、主题观光于一体的慢性交通体系,成为人们口中“最美的后花园”。
北外滩滨江岸线不仅是风景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还深深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虹口沿浦江岸是重要的码头聚集地,码头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枢纽,中西文化在此交汇碰撞。沿江屹立百年的建筑以外,一个讲述码头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也在虹口滨江区域应运而生。此外,北外滩还坐落着网红书店建投书局,书店与黄浦江景隔窗相望,1500余平方米的四层空间里收纳了3万册藏书,书墙高达8米,仿佛步入外国电影中的魔法书房。建投书局以“传记”为经营特色,组织各类深度阅读活动、开展文化讲堂、举办读书会等,吸引了不少金融行业从业者和附近白领前来汲取精神养分。
上海世博滨江段也在不断升级。据上海2035总体规划及黄浦江两岸专项规划,世博滨江段正朝着“国际生活典范区”迈进,9.5公里水岸正蜕变为全球滨水生活范本。这里与早已投入运营的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源商业集群等共同构筑起一个无可复制的国际生活场。全长22.3公里的“世博水环”规划已正式启动建设,将串联白莲泾等水系,聚焦一环贯通、水岸联动、三生融合、四季有景,提供全新的可漫步、可休闲、可骑行的滨水生活空间。在商业布局方面,将打造“一街镇一市集”的水环商业活力带;在文体休闲方面,将建设多处水环秀场、综合运动场和体育活动服务设施点。
北京的坝河也在经历着蝶变,未来将联动亮马河建设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坝河示范段全长2.3公里,西起颐堤港,东到郎园Station,总建设面积约21.6公顷。这是一片水绿交融的带状滨水空间,沿线的建筑、交通、绿化、水体被巧妙缝合起来。坝河从繁华的城区一路流向城乡结合部,上下游造景各具特色,上游花草精致,下游保留大片森林草地,还有成群结队的野鸭子。为了让坝河更美,朝阳区邀请油画家画出心中的坝河,而后选取相应的植物搭配。坝河有大约800年历史,曾是漕粮自通州运至元大都的航道,如今它将重拾行船记忆,计划开通本市第一条旅游游艇航线。市民游客可从酒仙桥附近的颐堤港湾码头登船,一路驰骋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州金鸡湖环湖公共空间也在以全新治理模式进行综合提升,促滨水空间“再进化”。城市更新的重心正悄然转变,告别大拆大建的激进模式,转向持续性改善的路径,以渐进方式提升城市长期的内生动力与综合效益。目光不再仅仅依赖增量土地,而是投向成熟的城区肌理,于既有框架中精耕细作,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与智慧运营,发掘被忽略的空间潜能。增长引擎正在切换,不再片面追求资本投入的扩张,而是更倚重精细化运营的力量,以持续的优质服务、功能优化和场景营造为驱动力,实现更可持续、更富韧性的内涵式增长。同时,苏州还将系统梳理本土实践的真知灼见,在汲取经验智慧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具有全球典范意义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上海的北外滩滨江岸线、世博滨江段,还是北京的坝河、苏州的金鸡湖环湖公共空间,都在朝着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目标迈进。它们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将人文底蕴、科技创新、商业活力等元素融入其中,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和生活体验。这些城市滨水空间的华丽变身,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