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在深圳大运天地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大小景观将商业景观与公共空间进行了无缝衔接。他们不仅负责了大运天地的商业景观设计,还统筹了与之相连的大运中心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相比以体育场馆“水晶石”般的外观为灵感的显性设计,整合将近6.6万平方米的商业与公共空间的界面关系才是更复杂、更艰巨的隐性设计。大小景观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切入,通过缝合新商业空间与旧公共绿地,让公园与商业环境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在开放的半年时间里,深圳大运天地已成为龙岗及周边市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首选之处。
深圳中心区公园的设计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公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是深圳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公园之一。公园设计强调城市记忆的传承,通过建筑、景观等元素,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回忆。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如强调居民参与,将公园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空间;采用深圳本土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屋顶山、汉白玉雕塑等,将公园与深圳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轮廓分明、色彩鲜艳的景观元素,达到视觉冲击和识别性强的效果;在公园空间设置上注重人性化设计,如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健身区等,为市民提供便利,增强市民的互动和社交。深圳中心区公园的设计案例,为城市记忆的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开放空间的设计当中,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认知和回忆。
深圳市国际山公园街区公共开放空间设计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项目团队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的疗愈环境及社会资本友好型社区的相关空间特征,并以此为设计目标,从空间分区、种植设计、服务设施、慢行街区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期望通过提升场所体验吸引和服务社区居民,创造富有活力、令人身心愉悦的公共开放空间,使社会效益最大化,进而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慢行街区。项目建成后,通过实地回访、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式,评估了设计策略的成效,结果显示项目的整体设计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此外,深圳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方面还注重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理念。例如,今年5月1日施行的深圳市地方标准《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鸟类友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控制方案,对提高城市尺度水鸟和候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深圳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在融合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将商业、文化、生态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功能齐全、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开放空间。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健康的生活环境。未来,深圳将继续探索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动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