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就如同校园的“客厅”,为师生们的学习、休闲、交流、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空间条件,对丰富校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一些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
- 规划原则:
- **人文性原则**: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全校师生及访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让人们在校园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生态性原则**: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例如,采用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环保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校园的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拓展和更新,确保公共开放空间能够适应校园的变化和需求。
- 空间类型:
- **广场**:校园广场是校园中最为重要的开放空间之一,可进行多种礼仪性活动,如迎宾、庆典、聚会、展览、表演等。为了展示校园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广场设计常常通过雕塑、小品、植物、铺装等元素来体现。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线走廊,以及广场空间在整个校园空间序列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其功能布置相应的设施,并与周边的建筑界面相统一。
- **水体**:水系在校园空间体系中可作为组织校园景观的骨架,分为湖景观、河景观、喷泉景观等,起到组织校园功能的作用。其中,大片的开阔水面如景观湖,可以结合开放绿地设计,沿岸设置开敞空间,供师生活动。水景不仅能为校园增添一份灵动之美,还能调节局部气候,改善校园环境质量。
- **院落**:院落空间是与建筑关系最密切的场地,也是学生们使用最频繁的场地之一。它由教学楼、宿舍楼等校园建筑围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私密性。课间时间,院落空间是学生休息和交流的最佳场所。在设计院落空间时,要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氛围,可设置座椅、花坛、小品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
- **“基地”空间**:主要指教学楼等院系建筑之外的室外活动空间,因其距离院系建筑较近,所以在此活动的以学生和教师居多。相较于其他空间,“基地”空间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大多数学生会利用这个空间进行交流、举办各种院系活动等。在设计“基地”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其学术功能,可设置一些展示橱窗、文化墙等设施,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术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 其他要点:
- **与校园整体规划协调**:在校园总体规划中,应将公共开放空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与校园整体规划的协调性。要充分考虑校园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风格等因素,使公共开放空间与校园的其他部分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考虑学生日常活动路线**:在规划公共开放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活动路线,以便学生能够便捷地使用这些空间。例如,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附近设置公共开放空间,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休息、交流和娱乐活动。
- **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为了满足师生们不同的需求,公共开放空间内应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如座椅、树池、树阵、遮阳伞、健身器材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考虑其美观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 **加强空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公共开放空间的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更换损坏的设施,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人文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打造出一个舒适、宜人、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为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提供更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