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在牡丹社区任职时,第一次接触到“开放空间”这一概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邀请了社区党员代表、义工代表、社区工作者以及愿意参加讨论的居民进行尝试,没想到问题真的迎刃而解。
以往,面对居民的多元诉求,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居中协调,但往往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居民也缺乏参与感,对社区治理结果不满意。而“开放空间”讨论则让居民们自己讨论、让步、作决定,最后得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成为社区治理的“最优解”。
“开放空间”之所以管用,关键在于让居民的热情“活”起来。例如,2014年陈赛花来到矛盾复杂的安丰社区,这里曾因联丰路打通变成两个社区,但公共配套设施依旧共有,导致南边居民要求分开,北边居民不同意,双方争吵了14年。陈赛花想到了“开放空间”,通过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召开30多次会议,让居民用“商量”而非“争吵”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社区根据协商结果制定了管理公约,辖区分片区各自管理,遇到重大事件再共同商量。原本分开的南北两片区,也通过公约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从此,居民们不再争吵,交流增多,感情也越来越好,物业费缴纳率更是提高到了93%。
此外,“开放空间”还帮助安丰社区解决了玫瑰苑小区的通道规划问题。2016年3月,陈赛花带领社区党委听取专家和居民意见,利用“开放空间”科学规划,不仅新增了396个车位,还让小区成为宁波市首个每个楼道都留出生命通道的老小区,如今小区里停车位配比达到1:1.3。
在镇海城区,有10个社区的40多个封闭小区都开设了“开放空间”。每到月初,广大居民自发聚集在社区或小区的会议室、活动中心,讨论社区的大事和个别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并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开放空间”讨论会已成为群众参与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桥梁和平台。
“开放空间”讨论会的开设始于2009年9月。当时,镇海区正在深入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海港社区干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居民对个别不讲文明、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很有意见,但社区干部在劝导时却常常感到“势单力薄”。于是,他们便想到了开设“开放空间”讨论会这一形式,让居民主体参与进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
为了确保“开放空间”讨论的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参与人员的代表性与全面性:要确保与会人员能够代表不同的群体和利益,避免出现代表同一性质团体利益的情况。
- 催化员的引导作用:催化员需要时刻提醒并注意会议的进展情况,避免强势的人占有过多话语权,确保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有发表建议的机会。
- 对未采纳建议的处理:在会议中,可能会出现提出问题的人其建议未被采纳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人在具体执行时缺乏积极性,需要在会前详细说明如果有建议在本次会议中未被采纳,将会如何处理。
“开放空间”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它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充分发挥了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诸多问题,值得在更多的社区中推广和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