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战舰的世界里,舰炮口径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在二战时期,战列舰的主炮口径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例如,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装备了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的主炮,总共有9门主炮,这是当时口径最大的主炮,拥有极高的输出能力和穿甲能力,可以轻松击穿敌方战舰的装甲,造成致命伤害。而苏联的莫斯科号战列舰则装备了4门305毫米(12英寸)的主炮,射程较远,能有效地打击敌方战舰,同时对敌方的中型舰船和驱逐舰也有很好的压制效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现代战舰的舰炮口径逐渐减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已达457毫米,数量约6 - 12门,安装在双联装、三联装或四联装的炮塔中。战后,由于舰炮任务发生变化,大型军舰的火炮口径开始减小。现代巡洋舰主炮口径一般为203毫米,驱逐舰的主炮口径多为130毫米,如中国052D型驱逐舰上安装的“H/PJ - 38型130毫米舰炮”,它在机械设计上借鉴了俄制AK - 130双管舰炮的成熟技术,在电气控制以及观瞄等方面采用中国技术,还采用了水冷系统,可确保40发/分钟持续作战能力,使用普通炮弹能打到30公里以外的目标,若携带滑翔翼火箭弹,能拿下120公里左右的目标。而英国最新的45型驱逐舰,主炮口径为4.5英寸,即114毫米。
对于吨位相对较小的护卫舰,主要采用的舰炮口径是76毫米,比如欧美军舰上广泛使用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目前,155毫米口径的舰炮还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例如美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的先进舰炮系统(AGS)就采用了155毫米口径。
总的来说,现代战舰的舰炮口径不再追求大口径,而是更加注重精确打击、多功能性和与其他武器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战舰的舰炮口径可能还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