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末时期,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他好大喜功、荒淫无度、为政不仁且穷兵黩武。在位期间,杨广营建东都洛阳,修建极尽奢华的显仁宫;开通大运河,打通江南到洛阳和长安的水上运输线;三次征讨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此外,他还常年出巡,每次都声势浩大、耗资甚巨。这些举措使得隋朝国力迅速消耗,百姓不堪重负,纷纷起义反抗。
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短短七年间,农民起义军多达134支,约有四百多万人参加起义。民间小说家形象地将隋末乱世的各路兵马称之为“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其中,河南、河北和江淮的反隋势力最为强大,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密、窦建德和杜伏威。
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最初由翟让创立,后来李密加入并使瓦岗军势力迅速壮大。他们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攻下金堤关、荥阳附近各县以及洛口仓等重要据点,还大败隋将王世充军。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在河北地区活动,也曾大破隋军。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则在江淮一带势力最大。
除了农民起义军外,隋朝的贵族也相继发动叛乱。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南下直取长安,并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的起兵使得天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反隋势力大增,隋朝失去了平定叛乱的能力和信心。
同年,隋炀帝杨广被滞留江都后,不思回都,还想要“迁都”丹阳(今南京),偏安江东一隅。然而,他从洛阳带到江都的禁军大多是关中人,思乡心切的禁军便生了谋逆之心。于是,在骁果军首领司马德戡等人的商议下,决定推举宇文化及做首领,并于公元618年3月发动叛变,将杨广弑杀。
隋末群雄逐鹿的局面最终以李渊建立唐朝而结束。唐朝建立后,逐步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实现了天下的统一。隋末乱世虽然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但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