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原英国建造的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Arethusa)的4号舰,原名极光号(Aurora)。1936年8月于英国朴茨茅斯船厂下水,1937年11月入列皇家海军本土第2巡洋舰分队。
在二战期间,重庆号巡洋舰战功赫赫。1939年和1941年,它参加了击沉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沙恩霍斯特”号的行动。1941年10月转战地中海,成为专门打击意大利运输船队的K舰队旗舰。1944年,又参加了盟军西西里岛和萨莱诺登陆行动,并加入了解放希腊首都雅典的支援舰队。
二战后,英国为赔偿在香港被日军击沉的4艘民国海军炮艇,于1948年5月19日将该舰赠予国民党,遂改名“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重庆号于8月回国,停泊上海,准备参加内战。在国共内战中,重庆号曾到葫芦岛附近海面支援为援救锦州的作战,用舰炮轰击在塔山的解放军阻击阵地。
重庆号巡洋舰舰长154米,宽15.5米,标准排水量为5270吨,满载排水量7180吨。其武器系统强大,装备有6门152毫米口径主炮,8门102毫米口径高射炮,6具544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大量40毫米及20毫米炮。主炮为MK23型152毫米双联装主炮,身管长度50倍口径,弹头重50.8公斤,装药13.6公斤,射程22680米,射速每分钟8发,仰角45度,炮塔全重90吨。主辅机总功率64000匹马力,最高舰速32节(即每小时59公里),经济巡航力12000海里,续航能力4000海里。
然而,重庆号巡洋舰上的一些爱国青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形势的推动下,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策动和中共政策的感召下,通过潜伏在舰上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官兵的秘密串联,逐步形成了两个大的秘密组织。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和舰上574名官兵起义,驾驶该巡洋舰从国统区上海吴淞口出发,驶向解放区山东烟台港,并于2月26日晨到达烟台。重庆舰后遭受飞机轰炸,1949年3月20日奉命自沉。
重庆号巡洋舰作为民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见证了二战的风云变幻,也经历了国共内战的洗礼。其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出色的性能,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重庆号巡洋舰最终未能实现其保卫国家的使命,但其起义投诚的壮举,却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