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六年等待,玩家们翘首以盼的《空洞骑士:丝之歌》终于确定了发售日期。虽然此次游戏并未向媒体提供完整的评测版本,但IGN的评测编辑在体验了短短三小时后,便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们的初步感受。
游戏背景
《空洞骑士:丝之歌》是由澳大利亚独立游戏工作室Team Cherry开发并发行的一款银河恶魔城类游戏,作为《空洞骑士》的续作,它延续了前作的世界观和美术风格,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昆虫世界中。
快速进入新领域
与前作开头压抑而缓慢的引导区域不同,《丝之歌》大幅压缩了前期铺垫,几乎没有给玩家留下缓冲期,就迅速将人卷入其全新的世界之中。游戏更快地开放分支路径并提供探索工具,使玩家能更早建立起探索的信心。虽然目前尚无法评估技能系统、能力升级等机制在长期游玩中的表现,也无法判断这片新领域究竟有多广阔,但这种快速进入游戏核心内容的设计,无疑让玩家在短时间内就感受到了游戏的魅力。
主角大黄蜂的塑造
主角大黄蜂的塑造是本作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与前作中沉默寡言的小骑士不同,她拥有鲜明个性,会主动与其他虫类角色互动交流。评测员原本担忧这种改变会破坏系列一贯的静谧氛围,但实际体验中,大黄蜂依然保持沉稳与克制,虽更具自信且言语直接,却并未过度介入对话主导权,多数对白仍由NPC承担。这一调整不仅未削弱原有的情绪基调,反而为世界增添了新的魅力。剧情文本延续了系列高水准,语言富有诗意却不浮夸,兼具深度与幽默感。例如一位朝圣者对着一扇门高歌,试图用歌声开启它,结果真正打开门的是玩家发现的机关,他却自诩功臣——正是这类细腻又俏皮的设计,让《丝之歌》成功继承了前作的独特气质。
新增的自定义系统
新增的自定义系统也令人耳目一新。护符现在按照颜色分类,当效果发生重叠时,玩家必须做出取舍。这一机制虽存在“伪选择”或某些构建明显强势的风险,但若后续平衡得当,将极大丰富战斗风格和流派搭配的可能性。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风格和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护符进行搭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战斗方式。
具有挑战的游戏机制
在挑战方面,游戏中引入了一种名为“念珠”的货币,死亡后会全部遗失,需返回死亡地点才能取回,机制类似于经典的“尸体回收”设定。敌人强度较高,若贸然深入未知区域,很可能面临艰难的折返之路。不过,本作也加入了缓解手段:玩家可通过消耗品提前储存部分念珠,降低死亡损失,且并非所有关键解锁都依赖该资源,整体设计比前作更人性化。这种在保留挑战性的同时,又给予玩家一定缓冲的设计,既能让玩家感受到游戏的难度,又不会让玩家因为过度的挫败感而放弃游戏。
地图系统的改进
地图系统的改进也值得一提。功能性设施更早出现在必经之路上,有效减少了前期探索的不便。玩家在游戏初期就能更容易地找到一些关键的设施,如存档点、商店等,这使得玩家能够更加专注于探索游戏世界和进行战斗。同时,游戏依然保留了探索未知区域的刺激感,玩家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隐藏的道路、秘密房间和强大的敌人,这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备受争议的中文翻译
然而,《丝之歌》在中文翻译方面却引发了玩家们的广泛争议。目前游戏在国区的评价仅为“褒贬不一”,其中差评更多是催促Team Cherry优化中文翻译。有玩家表示,游戏中的中文翻译质量奇差,不仅省略了逻辑连接词,还缺乏主语和语境支撑,导致玩家完全无法理解其本想表达的情感。例如,“临别赠礼。我们德鲁伊护符。或者,我的护符?似乎只剩我。”这样的翻译读起来非常拗口,而对比其他人的翻译“既然要分开,那我送你一个我们德鲁伊的护符,或者说,我的护符?德鲁伊似乎只剩我了。”则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伤感之情。此外,游戏中还存在一些生造词和语序错误的问题,如“力衰之驱”“你们在这儿做些什么?可是铁匠?”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虽然目前《丝之歌》的媒体评价还只是初步简评,但从IGN评测编辑的体验感受来看,这款游戏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和创新。它继承了前作的优点,如独特的世界观、精美的美术风格和高水准的剧情文本,同时又在主角塑造、自定义系统、游戏机制和地图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然而,中文翻译方面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希望Team Cherry能够尽快优化中文翻译,为中国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让我们一起期待《丝之歌》正式发售后的表现吧!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