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作为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籍,记载了众多神秘奇异的生物。在这些异兽中,有两种动物以其能言会道的特点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狌狌和鹦鹉。
狌狌是一种外形似人又似猿猴的动物,耳朵上长着白色的毛发,既能爬树也能像人一样站立行走。最为特别的是,它能够模仿人说话。在《山海经》中这样描述狌狌:“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除了《山海经》,狌狌在《礼记》中也有记载,并且与鹦鹉并列。《礼记》中说狌狌和鹦鹉虽然都会说人话,但就算学得再像,也成不了人。由此可见,在当时狌狌会学人说话是被广泛认可的事实。
据记载,明朝诗人邝露曾经亲眼见过狌狌,并且与它相处得十分愉快。邝露说狌狌不仅会模仿人说话,而且专门模仿少女说话,音色清脆婉转,十分动听。狌狌主要活动范围在交趾,也就是现代的越南北部附近,而邝露目击到狌狌的绿鸦山位于如今的广西,广西与越南距离不远,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狌狌存在的可能性。
鹦鹉同样是《山海经》中能言会道的代表动物。《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黄山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䳇。”这里所描述的鹦鹉,很可能是红领绿鹦鹉或短尾鹦鹉。红领绿鹦鹉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东南亚一带,短尾鹦鹉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印度东部、东南亚等地。鹦鹉之所以能够学人说话,是因为它的发声器官——鸣管,位于支气管的连接处,能用肌肉分别控制两侧支气管的气流大小来发出声音,这与人类发声的原理有所不同。
《山海经》中记载的狌狌和鹦鹉,以其独特的能言会道的能力,为这本古籍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虽然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很难见到狌狌,但鹦鹉依然是人们喜爱的宠物之一。这些神奇的动物,不仅让我们对古代的神话传说充满了好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多样性。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